企业动态
市民餐桌的“破壁人”
发布时间:2020-04-14
  |  
字号:
A+ A- A

疫情期间,市民餐桌上的蔬菜很多购自超市,那超市里来自各地的蔬菜是谁冲破阻隔“放”进去的呢?

全城配送:一天只睡5小时

“我正月初二就返回工作岗位了,至今没回过家。”家乐园集团配送司机李献龙在网上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后,立刻放弃年假从宁晋家中返回工作岗位报道。

他要面对的,是突然增加的配送量。家乐园配送团队负责全市27家门店商品配送任务。往年同期,配送中心生鲜蔬果的日出货量不过六七十吨,日发车不过二十四五趟;今年疫情开始后,日均出货量就超过同期3-4倍,最多一天竟高达260吨,平均每天发车上百趟。

李献龙一天要跑六七趟。他说:“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吃住都在位于好望角物流园的集团存储库。每天早晨6点多就发车,一天往返各个门店配送六七趟,天天半夜才能回来。”李献龙所说的半夜,往往是凌晨四五点。他几乎吃住都在他那辆载重4吨的江陵厢货上,平均每天只能睡5小时。

接连一个多月,半晌饿了吃泡面,累了喝红牛,一张嘴,满嘴的口腔溃疡。泡面是李献龙从隆尧拉回来的今麦郎桶面,他说:“社区开始管控的前几天,每天一半配送量是方便面。估计消费者很快发现市场还挺平稳,就开始囤蔬菜,大概到了初六,对蔬菜的需求暴增。”

在市民足不出户时,李献龙和同事们整日辗转于邢台各个县市区。“我们都是单人单车,做好防疫措施。”李献龙说:“车上摆着‘物资运输通行证’,每到一地,路卡检测、登记,很快放行。时间长了,带着口罩,路卡工作人员也能认出我来。”

能认出李献龙,是因为路上几乎没车。“我干了几年配送,从没见过路上车这么少。大概到了2月中下旬,路上才有些私家车了。高速上几乎全是配送菜米面油这类民生物资的大货车。”

慢慢地,水果的需求也大了。香蕉、砂糖橘、西瓜、菠萝、苹果纷纷增加投放邢台市场,卸货员忙不过来时,李献龙就搭把手:“一件儿60斤。”

就在李献龙每天清晨首发配送前大概两三个小时,凌晨三点多,寒冷的夜色中,来自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新鲜蔬菜已经抵达存储库,正在卸货。 卸了货,在北京负责采购的张彦龙才能够放心休息。

北京新发地:每天运菜80吨

疫情开始后,张彦龙迅速前往北京,坚持驻守新发地。在这座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他每天要像“股票经纪人”一样及时准确且熟练地掌握所有蔬菜实时价格。他那台手机,充电器、充电宝就从没拔下来过。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对张彦龙电话采访时,他刚刚装完一车货,回到在新发地租住的小房子:“菌类、菇类、玉米、冬瓜、大蒜,差不多8吨,已经向邢台启程了。”

疫情期间,张彦龙主要繁忙时段在早晨7点至下午4点,每天要发出近10车蔬菜,累计约80吨。“唐山、赤峰、沈阳等城市的大超市,特别是北京的永辉、物美等大超市采购员都常驻新发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各城市采购量都很大,运输特别困难。有时候只能不计成本从邢台派空车来北京取货。”

有一天,北京下大雪,新发地市场严重缺货,各类蔬菜价格猛增。为了寻找价格低品质好的货源,张彦龙一直忙到中午才搞定,正准备装车,司机却因雪大不干了。他又赶紧在市场里找空车,最终联系上一辆邯郸车,才顺利把18吨莴苣、青杭椒、球生菜、蒜苗送回邢台。

“咱邢台人家里一顿饭可能只吃一两个土豆,我几乎天天要发土豆4万斤,大白菜1万斤,西红柿2万斤,黄瓜4万斤。从正月初十到正月底是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停,订一车装一车走一车又来一车。”张彦龙说:“要保证集团存储库有一天的库存,保证超市里供应充足。”

这位去年8月成为预备党员的新同志,手机不离手,平均每天要拨打100通电话以上。每天深夜,最后一趟货车运抵邢台存储库,他安排好卸货,才能松口气。第二天一早爬起来,继续战斗。

“守在菜市场,连我家人都以为最大的好处是吃菜方便,其实一天工作结束,累得只是用电饭锅煮完粥,就着咸菜啃馒头。”张彦龙说:“要说方便,‘拍个黄瓜’凉拌菜还算方便。”

就在张彦龙每天为大白菜和土豆找大货车时,身在郑州中牟县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的家乐园采购员张立勇也在为从南方刚运来的几十吨豆类菜和卖方议价。

张立勇不得不快点,因为来自山东、东北的同行也“盯上”了这批货。

郑州中牟:“抢菜”为邢台

郑州中牟县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主要交易南方菜品,云南的豆角、广西的小西红柿、福建的有机菜花、浙江的西蓝花……

原本往年春节后是大宗农产品交易淡季,于是疫情开始后头几天,出现短暂货源不足。张立勇大年初三一到中牟县就找货,但并不容易。

“当时各类蔬菜价格波动非常大,我一边掌握中牟这边物价,一边打电话询问全国各地蔬菜原产地价格,哪里合适买哪里。”张立勇在电话里说。他有两部手机、两只充电器、两块充电宝,不够用。

张立勇手机里存着全国各地蔬菜供货商的电话,他和张彦龙一样实时掌握着全国各地各类蔬菜价格变化。对于大宗菜品采购员来说,“每斤1分钱”的浮动都是巨大的。同样的菜品,必须拿到最低价。不过,这对张立勇来说很困难。

“经常来了一车货,只够两家超市,结果现场有四家超市的采购员。”张立勇说:“‘抢货’的情况太平常了,你还没把价格谈下来,人家就‘高价’买走了。这时候为了给邢台市场供货,也就顾不得了。”

时间一长,各地熟悉的超市采购员凑到一起合计,再遇到货源短缺,大家“把货分了,谁也别撑着,谁也别饿着”。为了早点到中牟占据主动权,张立勇每天凌晨从邢台出发,押车进货。顺利的话,来回一趟中牟要12个小时。

这12个小时,他和同事们几乎饿着肚子。“一开始怕耽误时间,就没带吃的,没想到中牟市场附近饭店、超市都关着门,我们守着菜市场吃不上菜。”张立勇笑着说:“真是开饭店的把厨子饿着了。后来就天天带着火腿肠就着水抽空吃。路上时间紧张,装货、卸货都是时间。”

张立勇说:“每天去中牟的路上,就算电话里订好了货源,谈妥了价格,但一刻没到现场验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直到每天看着或载重七八吨,或载重二十吨的一车车青尖椒、豆类、蒜薹等南方菜源源不断运回邢台,张立勇才放下心,可以回家,吃顿正儿八经的饭菜,餐桌上摆的或许就是自己办回邢台的菜。